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新疆90后维吾尔族硕士小夫妻心里话爆红网络

※发布时间:2017-6-17 11:28:3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天山网讯(首席记者王晶晶 实习记者刘一鸣摄影报道)5月10日至今,艾斯喀尔·亚森和苏毕奴尔都被巨大的成就感包围着。

  这种成就感源于他们俩花了五天时间写出的——《双双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的心里话》,这篇文章爆红网络。

  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对他们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再一次肯定,也来自于成千上万的陌生人给予他们的支持和赞许。

  5月26日,艾斯喀尔·亚森刚从和田宣讲返回乌鲁木齐市,在单位的周转房里,记者见到了这对小夫妻。“写这篇文章是我和老公的主意,老公是我们家自带社会责任感,梦想世界的超级英雄,我是受他的影响。”苏毕奴尔笑着说,一口流利的国语,一身银灰色的职业套装,言谈举止干脆利落,“那篇文章引起那么多关注,首先是因为我们俩的经历,双双毕业,一起回到新疆,还都是90后,这些关键词加到一起,大部分人都想点进去看看。”她说。

  艾斯喀尔·亚森和苏毕奴尔,一个家在莎车,家中有五个孩子,一个家在博乐,是家中的独生女。2013年,他们相遇在大学的校园里。“认识我老公之前,我想的最多的是,我要更优秀,我今后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对于我和这个社会、我和这个国家的关系,我想的并不深。”苏毕奴尔说。

  “苏毕经常说我自带责任感,其实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第一次产生对家乡的责任感,是在我考上内高班那一年。”艾斯喀尔·亚森说。2003年,他考上内高班,第一次离开新疆到大连求学,一个陌生的豪华的世界展现在他眼前:色彩斑斓的城市建筑,的大海和美丽的海滩,漂亮的校舍。小小的艾斯喀尔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个质朴的愿望在他的心里萌生:这里实在太好了,我的家乡为什么不可以这样!

  “你们也许觉得我那时那么小,怎么会想到这些,我家孩子多,如果没有内高班,我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我是真的在想,怎样才能回报给予我这种机会的家乡。”他说。

  高中毕业后,艾斯喀尔·亚森考入大学,校园里,他和同学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为了国家和家乡能做出怎样的贡献。“我说我要回到我的家乡新疆,为家乡带来一些改变,同学们都很支持我。”他说。

  之所以选择到自治区团委工作,源于2012年,大四假期,艾斯喀尔·亚森参加了一次自治区团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他认识了一个来自阿瓦提的初中生艾则孜,艾则孜因为对外面世界的恐慌而自卑,和他当年刚到大连时一模一样,通过短短二十多天的夏令营,艾则孜国语流利了,融入大家,变得活泼起来。“如果说一开始我只是想要回到新疆工作,那次夏令营后,我就明确了研究生毕业后,我要回新疆团委工作的目标,做青少年的工作,可能是距离我给家乡带来改变这个梦想最近的工作。”他说。

  2015年1月,研究生毕业后,艾斯喀尔·亚森回到了新疆,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却去了自治区团委这个和本专业不相关的单位。“心里有遗憾,但是我的工作,也同样神圣而伟大,青年人的工作关系着未来。”他说。

  说这些话时,苏毕奴尔托着腮微笑看着老公,从和艾斯喀尔·亚森谈恋爱开始,就经常听他说这些事,刚开始,她觉得艾斯喀尔·亚森的思想老套,后来听他讲上学的故事和经历,渐渐开始懂他,所以研究生毕业后,苏毕奴尔也选择回到新疆,“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爱情,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维吾尔族青年人,肩上的责任很重,我和老公也有了更多的共鸣。”她说。

  “苏毕奴尔彻底的改变,是在她驻村以后。”艾斯喀尔·亚森说。2015年和2016年,夫妻俩分别深入南疆驻村,在他们的《双双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的心里话》中,讲述了很多他们驻村时发生的故事。每当艾斯喀尔·亚森走进南疆的学校时,他就充满感慨,2003年,他远离家乡在内高班就学时的学校、教学条件,现在他的弟弟妹妹们在口就可以享受到。

  驻村期间,艾斯喀尔·亚森组织了一支女子篮球队,他通过一年的时间,带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运动、学国语,给二十多个和夏令营时的艾则孜一样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的窗。“我们写的这篇文章发表后,还有村上的孩子给我发短信,说她现在已经上大一了,以后她也要和我一样,回到新疆工作。”他说。

  苏毕奴尔驻村时,在幼儿园搞活动时问过小朋友一个问题,家里好还是幼儿园好?小朋友回答说:“当然是幼儿园好,天天可以吃上鸡蛋和牛奶”。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样子,她至今记忆深刻,免费教育让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如果我们每个青年都能敞开,主动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包容,石榴籽们会抱得更紧一些。”她说。

  现在,夫妻俩也都和南疆的村民结了亲戚,因为他们的双语优势,每次去看亲戚,他们见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村民亲戚。

  “南疆村子里的维吾尔族群众,都因为有汉族亲戚而骄傲,也都期待亲戚们来串门,但村民们也意识到语言成为了亲戚们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苏毕奴尔说。正如他们在文章中写的那样:互相学习兄弟民族语言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让语言成为各民族兄弟姐妹沟通的障碍。要让我们的后代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驻村一年,真的让我们发生了,我们在村子里读了 博士 。”艾斯喀尔·亚森说。夫妻俩都是从读完研究生回到乌鲁木齐工作,然后很快就去到南疆的村子里驻村,相似的经历,让他们的心贴得更紧了。2016年7月,苏毕奴尔驻村期间,他们结婚了,没有婚纱照也没有蜜月,办完婚礼后,他们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5月10日,《双双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的心里话》发布半小时后,苏毕奴尔的闺蜜娜依就转发到了朋友圈,并写了一段话:这是我一直特别优秀的闺蜜和她老公写的,我们都新疆的明天会更好,也希望你们小夫妻俩今后的道越走越宽。很快,娜依的这条朋友圈下收获了几十个赞。

  当天早晨,苏毕奴尔的妈妈也给她打来电话,“女儿你很棒,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写这样的文章,正能量,你们说的很多话也是我们想说的。”妈妈说。

  在艾斯喀尔·亚森的朋友圈里,评论和私信也多到来不及回复。最让他的是,来自一位大学本科同学的留言,“她说四年的大盘鸡没白吃,大学时,他们为了尊重我,只要必去门口的新疆大盘鸡店吃饭,这句话真的让我觉得很暖,也更让我认定了我回到新疆做青年工作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他说。

  在新疆共青团发布这条《双双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的心里话》的文章后面,还有来自南疆多个学校和社区的人在下面留言,希望艾斯喀尔·亚森可以到他们那里去宣讲,让孩子们听到他们的故事,给孩子们一点鼓励。

  采访结束时,艾斯喀尔·亚森正忙着准备他下次宣讲的稿,讲稿的结尾写道: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新疆;我们怎么样,新疆便怎么样;我们是什么,新疆便是什么;我们肩并肩,天山将更加雄伟;我们心连心,塔里木将更加清澈,我们有,新疆将充满阳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