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一周荐书】经济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9-5-30 4:26:4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互联网、电商、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连接起来。想想20年前的人们是用笔在纸上写稿、为了查资料必须一次次跑去图书馆,就会有恍若隔世之感。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科技创新来解释一切。的确,不是电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写作习惯吗?不是互联网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信息吗?但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雷•菲斯曼指出,技术决并不能够解释全部,经济思想的远比科技更宏大。从谷歌广告的算法,到网上购物规避欺诈,都要依靠经济学家建立的经济模型,互联网公司的运行方式,也是基于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学理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学学术研究中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稀缺商品的配置——也就是我们如何得到想要的物品。看上去仅仅是技术进步的之下,隐藏的便是这样的经济学结构体系。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中国人不知又烧掉了多少吨的纸钱,以及其他各种纸扎的东西。事实上,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化烧纸扎——特别是纸钱——的方式来祭奠已故亲人、祖先以及神灵。尽管常被指为浪费、淫邪,且曾被,但这一民间传统金字旁的女孩名字依然长盛不衰。《烧钱》一书从当代生活世界入手,了这一惯俗,探究了它在传说和历史中的起源、它在古今社会形态中的角色、它的文化逻辑、它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惯俗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其价值本质的问题。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汉学家柏桦(C. Fred Blake,1942~2017)运用了田野民族志、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多种材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对“烧钱”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民俗传统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生活世界的复杂面相,提供了极有性的思。

  与我们还很不发达的科普不同,在美国,那可是一个大产业。很多极好的科普题材,都是由第一流的科学家兼科普大师来同时写作并拍摄,最著名的当数卡尔•萨根的《》。《大脑的故事》同样出自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之手,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大卫•伊格曼,是大脑可塑性、时间、联觉和神经律等方面的权威人物,而由其执导的同名则获得了艾美提名。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切断与的联系,“现实”会消失吗?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时间变快或变慢了?做决定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人不能快速做决定,总是犹犹豫豫?有真人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动画片?AI时代,我们是否可以不靠大脑存在?……在《大脑的故事》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你会看到大脑如何塑造了我们,我们如何依靠大脑世界,如何做出一个个影响我们人生的决策,以及未来人类将何方。

  越南电影一度很牛,以陈英雄及其《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为代表。越南文学则不太为人所知,其实恰好在陈英雄高峰期前后,也有一些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得到不少国际项。比如这部《战争哀歌》,就荣获1994年英国 “《报》外国小说”和丹麦文化部“亚非拉大洋洲文学”。《报》说:“这部小说完全可以与(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战争小说《西线无战事》媲美,甚至要超越《西线无战事》,因为与《西线无战事》不同,这是一部超越战争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创作,关于逝去的青春,也是关于美和伤痛的爱情小说。”它当然以越战为背景,在血肉横飞的战争中,阿坚成了幸存者,但战争带来的伤痛还远远没有平息。那些经历仍旧萦绕在阿坚的生活之中,被战争的不仅是阿坚,他的情侣阿芳也了难以想象的梦魇。时间越长,阿坚越觉得自己不是活着,而是被困在这人……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