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初体验

※发布时间:2021-11-17 21:53:57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隔河是乌拉圭。布宜诺斯艾利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林丰草茂。市区街道两侧种植着梧桐树、桉树、棕榈树和美洲上特有的哈卡兰达树,高大的木棉树遍布全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奥布树,这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特有的植物,树干粗大、枝叶繁茂,树冠像一把太阳伞,在烈日炎炎之时给地面带来浓荫,让人感到格外清爽。那些草坪、花坛更是伸展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市绿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1/10以上。

  一、历史文化名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南美洲最欧洲化的城市,完整保留了欧洲建筑风格。那些迄今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物,带有欧洲古典建筑艺术的浓厚色彩,既有哥特式,又有罗马式的剧院和西班牙式的庭院。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多广场、街心花园和为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五月广场。

  五月广场是为纪念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争取和的“五月”而命名的。1502年,欧洲人第一次抵达阿根廷这块土地。1532年2月,西班牙人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地方,并将此地命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但在当地人的下,1541年,西班牙人放弃了该地。1580年,西班牙人再次侵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将该城命名为“三位一体”,将该城的港口命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后以布宜诺斯艾利斯通称这个城市。

  西班牙对阿根廷了200多年后,到19世纪初,阿根廷人民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西班牙的逐渐衰落,英、法崛起。正当阿根廷人民酝酿民族和解放之时,发生了英国人入侵阿根廷事件。1806年6月,英国一支海军舰队驶抵拉普拉塔河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登陆,并占领布宜诺斯艾利斯,冲进西班牙兵营,竖起英国旗帜。阿根廷人组织起来,与英军展开斗争,将英军围困。英军于当年8月投降。1807年2月,英军又卷土重来,侵入阿根廷,并于当年7月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起进攻。经过两天殊死决战,英军放下武器,退出阿根廷。经过这两次抗英战争,阿根廷人民一方面看到了西班牙的,脱离主国、寻求和解放的意识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在战争中阿根廷人民形成了有力的组织。这时,拿破仑入侵西班牙,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这样,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包括现在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了主国的支持。1810年5月25日,阿根廷人民了西班牙任命的拉普拉塔总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选出了自己的,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这个事件被称为“五月”。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后,阿根廷将5月25日定为阿根廷的国庆日。

  五月广场是阿根廷国的纪念地,是阿根廷的象征。其前身是“大广场”或称“胜利广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来到广场,宣布脱离西班牙,成立临时,从此开始了建设国家的进程。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形,叫做五月,是纪念“五月”而修建的。塔高13米,洁白的塔身四面是阿根廷国徽的浮雕,朝东的一面刻有一行金色大字:“1810年5月25日”。塔顶站立着雕像。广场的西面有一座白色的两层建筑,这座白楼建于1711年,曾是殖民时期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厅。现在,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辟为五月历史博物馆,二楼的议事大厅保留着当年起义者开会时的场景。广场的东面是玫瑰宫,建于1856年,因建筑呈粉红玫瑰色而得名。地上两层是,地下一层是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历届总统的画像,以及他们颁布的重要、重要文献等。在五月与玫瑰宫之间是阿根廷国旗设计者贝尔格拉诺将军的青铜雕像。玫瑰宫旁是大,修建于1723年,阿根廷国父、战争的统帅圣马丁长眠在大内。

  五月广场浓缩着阿根廷的历史,对于阿根廷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节日庆典、重要都在这里进行,同时这里也是首都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二、探戈舞的发源地。探戈舞诞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镇。博卡小镇是个码头,当年西班牙的船员就是从这里登上南美的。约在19世纪中叶,这里会聚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和意大利的移民,还有阿根廷和乌拉圭人,以及加勒比人,他们大多是在码头干活的劳工或轮船上的水手。随着旅店、酒吧、咖啡馆、舞厅和陆续在博卡镇兴起,这些码头工人和水手就聚集在一起跳舞消遣,起初还只是男人与男人跳,后来一些女人也加入进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底层的通俗文化,探戈舞就这样诞生了。

  初始阶段的探戈舞是一种粗俗的舞蹈,其音乐风格既有欧洲音乐的旋律,又有当地的民间舞曲;既有水手从古巴带来的曲调,又有非洲奴隶带来的黑人音乐。舞蹈融合了非洲舞和当地民间舞蹈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移民文化的不断渗透,这些舞曲逐步融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探戈舞曲,充满了深情、优美、粗犷、忧伤的平民生活气息。不过,当时的欧洲人对探戈舞充满了,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经过艺术家的不断改进和,探戈舞逐渐从低俗的舞蹈演变成高雅的表演艺术,摆脱了其低俗的一面,逐渐进入阿根廷的上层社会。

  1906年,当时探戈艺术的代表人物比拉尔多等人把这一艺术形式带到了法国,在巴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随后,意大利萨米恩托总统号教练舰出航世界各地,舰上的海军官兵每到一处都要演奏探戈乐曲,这样就把探戈音乐带到世界各地,使之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到上世纪20年代,探戈舞风暴般地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国,并迅速融入上流社会。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探戈的流派很多,有浪漫探戈、节日探戈、幽默探戈、现代探戈等。一提起探戈,人们自然会想到在国内看到的国标舞的探戈,那是一种节奏感极强的舞步,可配以其他不同的音乐旋律。作为国标舞的探戈是从阿根廷探戈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国标舞的探戈已经规范化,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也是一种专供欣赏的探戈,难度很大,而阿根廷的探戈则更加活泼、欢快,花样迭出。

  阿根廷是探戈的故乡。阿根廷人酷爱探戈,许多人都会跳探戈,平时到处都能听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的国宝、民族的骄傲。阿根廷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作曲家、歌手莫过于卡洛斯葛戴尔(18901935)。葛戴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图卢斯,从两岁起移居阿根廷,并于1923年取得阿根廷国籍。他童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度过,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学。他与作词家亚法多勒佩拉共同创作了不少探戈的不朽之作,包括《我亲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下坡》《生徒之爱》《孤寂》《归》《望侬那日》等,特别是《一步之遥》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探戈舞曲。葛戴尔在音乐事业到达巅峰时不幸坠机意外逝世。对许多人而言,卡洛斯葛戴尔就代表探戈,常被人们称为“探戈之王”。

  三、拉美文学大家的诞生之地。布宜诺斯艾利斯诞生了拉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匠博尔赫斯。豪尔赫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他在上中学,在英国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他的作品涵盖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翻学等多个文学范畴,其中以隽永的拉丁文字和深刻的见长。1919年到1920年,博尔赫斯全家移居西班牙,在此期间他同一些左翼青年作家交往,产生共鸣,同办文学期刊,创作了“十月”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但博尔赫斯自谦地认为这些只是试验之作,尚欠火候,未予发表。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博尔赫斯从事图书馆工作,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此后,他连续出版大量作品,迅速成名。1946年至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并被去做市场家禽检查员。为人格和,他不畏,任职并发表以示,得到的广泛。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庇隆下台后,1955年10月17日,博尔赫斯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他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晚年的博尔赫斯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其漂洋过海的生涯。1986年6月14日,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终因肝癌医治无效,在逝世。他一生读书写作,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

  博尔赫斯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是文坛上的未获得诺贝尔文学但也闻名于世的文学大师。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意境幽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像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还有人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在于其智慧的、想象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博尔赫斯早年深受柏拉图和叔本华等人的论、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并且从休谟和康德那里接受了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他熟悉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对笛卡尔的思想也了然于心,在上述哲学家观点的基础上,他采用时间和空间的与停顿、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与现实、文学与哲学之间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虚构的世界,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不断地往返于其中,使人们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半个多世纪以来,贴在博尔赫斯身上的标签也非常多:极端派、先锋派、超现实主义、幻想文学、神秘主义、玄学派、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标签似乎都呈现了他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或一个阶段。

  博尔赫斯十分向往中国,于中国的文化。他多次说道:不到中国死不瞑目。他在纽约买到一支中国制造的漆手杖爱不释手,一直表示要拄着它到中国去旅行。他阅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并在《漆手杖》一诗中写到庄周梦蝶,在《长城和书》中想象秦始皇修建长城和焚书的神秘缘由此外,散文《时间新话》《的预言》,以及小说《女海盗金寡妇》《小径分岔的花园》,都融入了中国元素。博尔赫斯在《漆手杖》的散文诗里有这样感人至深的诗句:“我看着那根手杖,觉得它是那筑起了长城,开创了一片神奇天地的无限古老的帝国的一部分。”同样,博尔赫斯也是最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拉美作家之一。

  布宜诺斯艾利斯马伊普街994号楼6层B间是博尔赫斯的故居,现在已成为博物馆。大楼外有铜牌刻着博尔赫斯的名字,对面有一张地图,标注出了博尔赫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活动的地点。博尔赫斯深深眷恋着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他曾无数次在诗中倾吐着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爱意,他曾写道:“查尔卡斯和马伊普街角,我家所在的地点;在我的想象中,它满是我的幻影,进进出出,穿过了不知多少回。”

  还要说的是,阿根廷是巴西之外南美洲的另一个足球强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造就世界球星之地。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马拉多纳(19602020)。马拉多纳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从这里世界,成为著名球星。他给阿根廷足球带来无数的荣耀,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的文化体育名片。2020年11月25日,马拉多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世,葬在该市,全国为他哀悼3天。

  3月起,《历史文化名城条例)正式实施。城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最好的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来”才能“保起来”。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Surnā的音译。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海港和仅次于圣保罗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巴西东南部大西洋西岸,面积1255.3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

  春节假期,各地博物馆人流如织,家长希望带孩子进博物馆汲取人文知识,孩子畅想着到博物馆中“考古寻宝”。同时,“打卡”博物馆也是许多中小学校布置的寒假课外活动任务。

  近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简称WMF)在其官网宣布,将启动一项名为“在家刷遗产”(Heritage from Home)的线上活动。

  秦始陵兵马俑重见天日近半个世纪,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更是古城西安的亮丽名片,也是中国百年考古的一大亮点。与兵妹妹在机房